大裤衩,趿拉着一双拖鞋,是褚一斌的“半永久”穿搭。
他有两款拖鞋:一款人字拖,比较休闲,日常生活、商务会见时穿;另一款套头拖鞋,方便下地。
“下雨的时候,那个红土地(会黏),你可以很快把鞋脱下来,提着往前走;如果穿皮鞋,可能增加两公斤以上的重量,每天要走一万步,是负担。”他告诉《21CBR》记者。
云贵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下,褚一斌的皮肤变得黝黑,笑起来布满皱褶。他常称自己为:“农民伯伯”。
这副扎根在地野田间的形象,与他前半生的经历,形成戏剧性的反差。
对“褚时健儿子”这一标签,青年褚一斌有过激烈的对抗。
为逃离父亲的影响力范围,褚一斌前往日本留学,初学成归来后,定居深圳,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,先后辗转美国、加拿大、新加坡,股票投资做得风生水起。
见过的东西比父亲多,活动半径比父亲大,他起初不想回云南的一亩三分地种橙子。然而,褚时健年事已高,身为独子,他接过衣钵,是孝道,也是责任。
牺牲掉部分自我而接过的家族事业,最终治愈了褚一斌。做农业让他更舒展了。
“搞金融很容易焦虑,和业内的人打交道,要去猜他的笑容背后在想什么;农民兄弟很朴实,他的笑容很憨厚,值得信任。农业这行当,一分汗水,一分收获,踏踏实实。”他说,慢慢地,自己放松了,觉睡得好了,也吃得香了。
谈及褚橙的愿景,他要推进种植业产业化,引进科技手段,改善行业生态,提高农民地位。“农民队伍有很多80后、90后、00后,作为老板,要让他们在娶媳妇、谈朋友时,不羞于提及自己的身份。”
这样一种淳朴的愿望,也推动着褚一斌在经营上更进一步:朝着“标准化、现代化、数字化”的方向加速推进。

对农业企业来说,标准化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痛点:农户靠经验作业,种植和管理标准难以统一。为推行标准化种植,褚氏农业形成了“生产技术部-作业长-农户”的管理机制:生产技术部是“大脑”,指导生产;作业长制定农户每个月的生产安排,分发生产资料;农户提供劳动力,进行田间管理。
褚氏农业有四个主要种植基地:新平戛洒基地(褚橙核心基地)、龙陵基地(云冠橙核心基地)、陇川基地,以及2020年底加入的磨皮基地。
据农户吴开林介绍,在新平基地,土地被均匀分割:每个果园的面积皆为23亩地,交由一家农户管理,种植1800棵树,年产量约在100吨以上。
种植密度腰斩了。“以前,23亩地种3326株果树,为让果子吸取更多阳光和养分,后来砍掉很多果树,只种1800株,株距为25公分至50公分。”
以农户为最小管理单元,褚氏农业制定了一套种植标准。例如,公司统一规定,每棵树每年施肥量不低于5公斤,农户根因地制宜调节。“弱的树,施肥要重一点;强的树,施肥要轻一点。”
“有虫害时,技术部的管理人员过来观察,打什么药,打多少药,由他们制定,把农药发给作业长,作业长再发给我们去打药。”
果子掉落在地,农户要捡起果子,统一消毒,挖坑埋掉,以防止引虫害和传染。作业长会定期检查有没有掉落在地的果子,没有及时处理,农户会被罚款,奖赏分明。看似简单粗暴的方式,把农户种植养护行为标准化了。
选果环节,未达标的果子,不能贴上“褚橙”标签,只能入市散卖,身价和其他果子无异。作业长周国恩介绍道,新平基地的成品率在70%至80%之间。
褚氏农业内部一员工评价,流水线般的标准化生产模式,褚时健打下基础,褚一斌深化了。
“褚老建立了作业长制度,一斌总又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。比如,生产技术部下面,专门设立一个省力化部门,用新技术、小型农业机械等替代人工。”
在他看来,这样尽量压低了农户“经验作业”的比重,也能保证果子品质的稳定输出,省工、省时、省物资,节约成本。
褚一斌认为,要将“一个人的褚橙”变成“大家的褚橙”,标准化是重要一步,每个农户都沿用老爷子的管理方式。
褚一斌看来,就产业结构来讲,基本所有的大产业中国都起来了,只有种植业比较落后。“落后想发展,应该是一种需求吧,市场的需求是我们未来的希望。”数字化成了褚氏农业“向管理要效益”的手段。
褚时健在世时,主动打电话给金蝶徐少春,探讨数字化的可能性,褚老非常注重数据,他相信,数字化管理是必须走的路。
褚一斌接手,大刀阔斧推进数字化。
金蝶中国助理总裁、金蝶云·星空事业部总经理林法成介绍说,2019年,双方确立合作关系,一期工程已经完成,褚氏农业搭建了一套数字化管理系统,上线了财务、供应链和行政三大板块;两年内会完成二、三期工程,逐步实现“数字农业”。
“我们正在探讨建立种植业的大数据中心:采集每棵树的生长环境数据,包括地理位置、土质、气象等,分析水、肥的投入量与果子品质的关系,通过分析、模拟,生成每棵树的种植参考方案,辅助农户生产。”林法成告诉《21CBR》记者。
褚氏农业信息化负责人褚曦表示,以前每个子公司用不同的财务系统,现在,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系统全部打通;供应链板块,贯通了采购、收果、加工、销售等各环节数据;财务系统和仓库系统联通,实现了“业财一体化”。
“橙脸识别系统”不仅可以对果形筛选,还能对每棵橙子的糖酸度进行检测
实施数字化变革后,褚氏农业将成本核算具体到每一棵果树、每一个农户。
“现在农户是公司最小管理单元,可以算出每个农户的投入产出比。”褚曦说。
数字化的二、三期工程,还计划在种植端实现辅助种植,在销售端做到全流程溯源。
褚一斌期待,数字化系统尽快落地,褚氏农业的品牌效应和标准化管理,复制到更多的水果品类、更多的土地。
“褚橙”、“云冠橙”之外,褚氏农业一直在探索扩大产品线。柑橘的两个子品类已在试种,计划两年后投放市场。一旦辅助种植系统落地,只需调整一些参数,可以针对其他水果生成种植方案。

褚一斌透露,褚氏农业新增承包的土地会很少,未来不想做“地主”,而是给“地主”打工,自己做好“长工”。“轻资产运营”的方案,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增量。
过去几年,褚氏农业营收、利润的增长率在15~30%之间,他期望保持20%左右的增速。
2018年,由他主导,褚氏农业引进第三方机构,制定了六年内上市的计划,在他看来,上市是企业透明化管理的一个途径,期望更好运用社会资源和环境来监督企业。
对于“褚橙精神”,褚一斌说,“就是对事业的一种要求、一种希望、一种认真、一种坚韧不拔。”
数字化探索,是这样一种精神的延续,他也期待迎来更丰硕的收成。